  
- 用户名
- 枕清
- UID
- 312904168
- 积分
- 2468
- 最后登录
- 2019-2-12
|
事后聪明式偏见
这是个在图书馆虽然还有一堆to-do-list要完成但是现在一点都不想学习的下午。
关于开头这句话该怎么写,我思考了很久。题目本来是Kitsch,因为我突然想到米兰昆德拉,也因为这个词看起来本身很就很刻奇,所以就显得更有趣。
最近很少发朋友圈,也没有什么仪式感,大概是因为喜怒哀乐都有人分享。除夕那天按照国际惯例和几个外国同学还有室友一起吃了火锅,Alex还是很有趣的,虽然外国人普遍不喜欢吃内脏,但他还是勇敢尝试了猪脑。
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想写的,最近思考的东西十分零碎。上周一去了international welcome party,感受到了热情和友好(其实还有一点尴尬)。周末去了Belfast,终于去看了giants causeway,虽然被贝尔法斯特人吐槽“不知道为什么外国人都喜欢去那里,明明就是一堆石头“,就很滑稽。其实还是美的,云很近,很清晰,风很大,但是不算冷。拍的照每一张都很Ins,后来去了Carrick rope和harbor,看到了超美的日落,那种色调真是温柔又浪漫。
越来越发现自己是个没什么仪式感的人,本来想送男朋友的生日礼物后来当作了圣诞礼物(他还是超开心哈哈哈,预谋了很久想发的跨年朋友圈最后因为早睡没有发,除夕的时候朋友圈也没啥动静。圣诞假回国呆了大半个月,既没有拔智齿也没有发动态。
书倒是陆陆续续看了几本,有趣的是回去的第二天在书架上找到一本没拆的《拖延心理学》,没拆的状态很符合书名,后来翻了几页觉得挺有意思的。还立了flag:新的一年要改掉自己的拖延症(不过这当然是不可能的,至少现在没有任何进展。
虽说习得性无助有点反鸡汤,但接受次优的结果也是好的。开学后一周出了上学期的成绩,虽然摸了一学期鱼,但是结果居然还不错。想起和男朋友聊到的“虽然说主观觉得自己并不优秀,但是客观上还是有半点优秀。” 有一点自夸嫌疑,毕竟身边的大佬还是太多了。这个话题还是挺有意思的,上次讨论到阶级固化,很多人一生都是无法突破自己的阶级的,这也是我认为眼界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阶段性疯狂自律(周期很短),后来发现还是佛一点好了。一周出去浪,一周学习,谈不上张弛有度,但不会过上天天都是赶due的日子。忘记是哪位作家说的,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,都没有生活本身重要。这话很在理,就像爸妈会说“健康最重要,学习第二。”但学习还是挺重要的,虽然在可选择的情况下我并不喜欢学习,或者说学习被安排好的知识,这也是我喜欢看闲书的原因。
这学期最喜欢的一门课的教授说“You have the idea, not the idea has you.”,他上课贼跳跃,经常从物种进化聊到海马体又聊到斯坦福监狱实验,但是每一句话都很有意思。他的观点我是很赞同的,也是我之前和同学聊到的“做一杯缓冲溶液一样的人”,把输入的知识和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联系到一起,就能够去吸收它。以及多一些critical thinking(批判性思考),我自认是个喜欢思考的人,还会经常产生奇怪的联想。对他人的行为会去推断其内在目的,还会又迷之优越感,这也是我的众多缺点之一。不过现在已经好了很多,至少努力在不judge别人。
我喜欢“事后聪明式偏见”这个词,想起之前看的《思考,快与慢》中提到的“后见之明”,会觉得很有意思。最近很少写作,但思路活了不少,大概是因为有一个有趣的人可以深度交流。慢慢接受了“世界的美妙在于多样性“这个观点,并且更想去参与这个世界而不是旁观,也开始信奉人生的美妙就在于不可预知。 |
-
3
评分次数
-
|